大小单双平台

  • <tr id='6xNf1b'><strong id='6xNf1b'></strong><small id='6xNf1b'></small><button id='6xNf1b'></button><li id='6xNf1b'><noscript id='6xNf1b'><big id='6xNf1b'></big><dt id='6xNf1b'></dt></noscript></li></tr><ol id='6xNf1b'><option id='6xNf1b'><table id='6xNf1b'><blockquote id='6xNf1b'><tbody id='6xNf1b'></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6xNf1b'></u><kbd id='6xNf1b'><kbd id='6xNf1b'></kbd></kbd>

    <code id='6xNf1b'><strong id='6xNf1b'></strong></code>

    <fieldset id='6xNf1b'></fieldset>
          <span id='6xNf1b'></span>

              <ins id='6xNf1b'></ins>
              <acronym id='6xNf1b'><em id='6xNf1b'></em><td id='6xNf1b'><div id='6xNf1b'></div></td></acronym><address id='6xNf1b'><big id='6xNf1b'><big id='6xNf1b'></big><legend id='6xNf1b'></legend></big></address>

              <i id='6xNf1b'><div id='6xNf1b'><ins id='6xNf1b'></ins></div></i>
              <i id='6xNf1b'></i>
            1. <dl id='6xNf1b'></dl>
              1. <blockquote id='6xNf1b'><q id='6xNf1b'><noscript id='6xNf1b'></noscript><dt id='6xNf1b'></dt></q></blockquote><noframes id='6xNf1b'><i id='6xNf1b'></i>
                网站首页 > 技术专区 > 热处理知识

                数控机床在测量中︻定位精度的7种检测指标

                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判断一台数控机床△的质量好坏则在于它的测量精度,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机床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对精度进行定位来查看数控机床是否合格。

                1、直线运动定位精度检测

                数控机床在测量中定位精度的7种检测指标

                 

                直线运动定位精度一般都在机床和工作台@空载条件下进行。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ISO标准),对数控机床的检测,应以激光测量为准。在没有激光干涉仪的情♀况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也可以用标准刻度尺,配以光学读数显微镜进行比较测ξ 量。但是,测量仪器精度必须比被测的精度高1~2个等级。

                为了反映出多次定位中的全部误差,ISO标准规定每一个定位点按五◥次测量数据算平均值和散差-3散差带构成的定位点散差带。

                2、直线运动重复定位精╱度检测

                数控机床在测量中定位精度的7种检测指标

                 

                检测用的仪器与检▓测定位精度所用的相同。一般检测方法是在靠近各坐标行程中点及两端的任意三个位置进行测量,每个位置用快速移动定位,在相》同条件下重复7次定位,测出停止位置数值并求出读数最大差值。以三个位置中最大一个差值的二分之一,附上正负符号,作为№该坐标的重复定位精度,它是反映轴运动精度稳定性的最基本指标。

                3、直线运▅动的原点返回精度检测

                原点返回精度,实质上是该坐标轴上一个特殊点的重复定位精度,因此它的检测方法完全与重复定位精度相同。

                4、直线运动的反向误差检测

                直线运动的反向误差,也叫失动♂量,它包括该坐标轴进给传动链上驱动部位(如伺服电动机、伺趿液压马达和步进电动机等)的反向死区,各机械运动传动副的反向间隙和弹性变形等误』差的综合反映。误差越大,则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也越低。

                反向误差的检测方法是在所测坐标轴的行程内,预先〓向正向或反向移动一个距离并以此停止位置为基准,再在同一方向给予一定移动指令值,使之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再往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测∏量停止位置与基准位置之差。在靠近行程的中点及两端的三个位置分别进行多次测定(一般为7次),求出各个位置上的平均值,以所得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为反向误差值。

                5、回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检测

                数控机床在测量中定位精度的7种检测指标

                 

                测量工具有标准转台、角度多面体、圆光栅及平╲行光管(准直仪)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测量方法是使工作台正向(或反向)转一个角度并停止、锁紧、定位,以此位〓置作为基准,然后向同方向快速转动工作台,每隔30锁紧定位,进行测量。正向转和反向转各测量一周,各定位位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值(指令值)之差的最大值为分度误差。如果是卐数控回转工作台,应以每30为一个目标位置,对于每个目标位置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快速定位7次,实际达到位置与目标位置之差◇即位置偏→差,再按GB10931-89《数字控制机︻床位置精度的评定方法》规定的方⌒ 法计算出平均位置偏差和标准偏差,所有平均位置偏差与标准偏差的最大值和与所有平均位置偏差与标准偏差的最小值的和之差☆值,就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误差。

                考虑干式变压器到实际使用要求,一般对0、90、180、270等几个直角等分点进行重点测量,要求这些点的精度较其他角度位置提高一个Ψ 等级。

                6、回转工作台的重复分度精度检测

                测量方法是在回转工作台的一周内任选三个位置重复定位3次,分别在正、反方向转动下进行检测。所有读数⊙值中与相应位置的理论值之差的最大值分度精度。如果是数控回转工作台,要以每30取一个测量点作为目标位置,分别※对各目标位置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5次快速定位,测出实际到达的位置与目标位置之差值,即位置偏差,再按GB10931-89规定的方法计算出标准偏差,各测量点的标准偏差中最大♀值的6倍,就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重复分度精度。

                7、回转工作台的原点复归精度检测

                测量方法是从7个任意位置分别进行一次○原点复归,测定其停止位置,以读出的最大差值作为原点复归精度。

                应当指出,现有定位精︽度的检测是在快速、定位的情况下测量的,对某些进给系统〖风度不太好的数控机床,采用不同进给速度定位时,会得到不同的定位精度值。另外,定位精度的测定结果与环境温度和该坐¤标轴的工作状态有关,目前大部分数控机床采用半闭环系统,位置检测元件大多安装在驱动电动机上,在1m行程内产生0.01~0.02mm的误差是不奇怪的◣。这是热伸长产生的误差,有些☆机床便采用预拉伸(预紧)的方法来减少影响。

                数控机床在测量中定位精度的7种检测指标

                 

                每个坐标轴的重复定位精ω度是反映该轴的最基本精度指标,它反映了该轴运动精度的稳定性,不能设想精度№差的机床能稳定地用于生产。目前,由于数控系统功能越来越多,对每个坐喷射器标运动♂精度的系统误差如螺距积累误差、反向间隙误差等都可以进行系统补偿,只有随机误差没法补偿,而重复定位※精度正是反映了进给驱动机构的综合随机误差,它无法用数控系统补偿来修正,当发现它超差时,只有对进给传动链进行精调修↑正。因此,如果允许对机床进行选择,则应选择重】复定位精度高的机床为好。

                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工业测量技术及应用,为配合快节奏、高精度要求的华南3C、医疗、汽车等产业对工业测量提出的高」标准

                 

                帝诚联硕 版权所有 2008-2017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519号院内

                电话:13821559971

                网址:/   津ICP备15003960号

                天津帝诚联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金相切割机金相磨抛机金相镶嵌机金相显微镜自准直仪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